北京科技新闻网

十七部门:有效推进“双减”,改进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栏目: 财经报道 来源:证券之星   时间:2023-05-12 14:18:47   阅读量:13137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北京报道近日,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近年来,心理健康...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北京报道 近日,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近年来,心理健康问题逐步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社会性难题。

“我国同样也不例外,这些心理健康问题已逐渐从成人、职业群体扩展延伸至大中小学生群体,并呈现‘低龄化’发展趋势。”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负责人说。

“受三年新冠疫情的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变得越来越凸显,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和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等还有待加强。”该负责人说。

《行动计划》提出了坚持健康第一的基本原则,把健康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遵循学生成长成才规律,把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与解决学生成才发展的实际问题相结合。

《行动计划》提出,优化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支持学校全覆盖、高质量开展体育课后服务,着力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

高校至少配备2名心理教师

《行动计划》心理人才队伍、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要求。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学校比例达到95%,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比例达到60%。

“据测算,两个目标可以如期实现。”上述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负责人说。

高校按师生比例不低于1:4000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且每校至少配备2名。中小学每校至少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鼓励配备具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称评审可纳入思政、德育教师系列或单独评审。

《行动计划》提出,中小学校要结合相关课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普通高校要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原则上应设置2个学分,有条件的高校可开设更多样、更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选修课。

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测评

《行动计划》还对学生心理健康监测、心理预警干预提出了举措。

《行动计划》提出,将组织研制符合中国儿童青少年特点的心理健康测评工具,组建面向大中小学的国家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监测专业机构,构建完整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监测体系,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测评。

县级教育部门要组织区域内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测评,用好开学重要时段,每学年面向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中等职业学校等学生至少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测评,建立“一生一策”心理健康档案。

高校每年应在新生入校后适时开展心理健康测评,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合理增加测评频次和范围。

《行动计划》提出,县级教育部门要依托有关单位建设区域性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中心,定期面向区域内中小学提供业务指导、技能培训。

中小学校要加强心理辅导室建设,鼓励高中、高校班级探索设置心理委员。

高校要强化心理咨询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学校—院系—班级—宿舍/个人”四级预警网络,辅导员、班主任定期走访学生宿舍,院系定期研判学生心理状况。

《行动计划》还提出,及时发现、清理、查处与学生有关的非法有害信息及出版物,重点清查问题较多的网络游戏、直播、短视频等。

《行动计划》强调,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纳入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纳入学校改革发展整体规划,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和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作为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评估和领导班子年度考核重要内容。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