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闻多时的北京中考改革方案终于落地。9月26日,北京市教委发布《关于深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改革的实施意见》,对中考科目和计分作出调整。 距离上一次北京中...
传闻多时的北京中考改革方案终于落地。9月26日,北京市教委发布《关于深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改革的实施意见》,对中考科目和计分作出调整。
距离上一次北京中考改革刚过去5年,距离上一次北京体育中考改革还不到2年,由此可见群众对中考期待之强烈。
按照原方案,8年级学生下学期就将开考地理、生物,因此《实施意见》此时出台可谓及时。
此轮北京中考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北京日报》9月27日署名“京平”的文章写道:在“考什么、学什么”的惯性之下,学生应试备考负担过重,初二就提前进入中考备考阶段,反复刷题、机械记忆的情况突出;老师倾向于围绕试卷试题设计教学和练习,无暇顾及应有的课外实践和实验教学。这些现实痛点,就是改革的着力点。
为了落实“双减”,《实施意见》将计分的考试科目由此前的10门减至6门,减少机械性、重复性、低水平的考试内容和形式,减少考试频次,减轻学生压力。
无独有偶,深圳市同一天对中考改革方案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将道德与法治调整为开卷考试,将物理、化学实验操作考试纳入中考录取计分等举措,与北京中考改革极为类似。
但高中招生录取仍然按照中考总分排名录取,虽然考试科目减少,但考生的竞争会不会集中到少数计分科目?总分减少,会不会弱化考试的区分度,会不会出现一分之差就让考生与名牌高中失之交臂,或者只能读中职的现象?
这些都需要通过考试之外的招生制度改革予以破解。
北京中考变迁
20年来,北京中考经历了三次重大改革。
2003年,北京中考开始全市统一命题,考试科目包含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体育共六门,满分合计580分。
这样的考试安排存在短板:首先,考试科目偏重理科,两门文科均为语言学科;其次,科目未能涵盖国家教学计划中的全部文化课科目,会导致初中教学偏科,且与高中教学不衔接。
2018年,北京对中考方案进行重大改革,实行“全科开考”,即《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所设定的全部科目纳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考试设置语文、数学、外语、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艺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12门科目。
从12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成绩中,确定8门按原始成绩计入中招录取总成绩,满分为660分,其中,在历史、地理、化学、生物4门成绩中择优确定2门成绩计入。
本次改革后依然为“全科开考”,但“考”分为考试、考查和考核。
考试科目包括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外语、物理、体育与健康。这6门科目的总分和考试时间未变,但道德与法治、物理的考试形式有变。在2018年方案中,道德与法治、物理各有10分为实践活动,《实施意见》分别改为综合素质评价、实验操作。
北京市教委主任李奕介绍,《实施意见》发布后,北京市将修订《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其中将明确规定实验操作测试方案,制定道德与法治科目成绩中计入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关结果的实施细则等。
考查科目包括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学。成绩以等级呈现,由高到低分为A、B、C、D四个等级,考查科目成绩用于毕业,在升学中参考使用。
这四门科目被称为“小四门”,在2018年方案中,每门分值均为80分,择优确定2门成绩计入中考总分。如今仅“在升学中参考使用”,将明显减轻学生压力。
考核科目包括信息科技、艺术、劳动、综合实践活动。成绩以合格/不合格呈现,用于毕业,在升学中参考使用。在2018年方案中,这些科目以等级成绩呈现。
“大减法”和“小加法”
本次改革着力点是统筹做好“大减法”和“小加法”——减少机械性、重复性、低水平的考试内容和形式;在考出学生基础知识、兴趣和思维品质上做加法。
这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精选计入中考总分的核心科目,由此前的10门减至6门。
“全科开考”是全国中考改革的趋势。有学者曾梳理发现,北京市2018年方案中考12门科目并不是全国最多的,有的城市最多考16门。
“全科开考”虽然可以发挥考试指挥棒作用,防止“不考不教、不考不学”的倾向,但也加重了学生负担。
实际上,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中考都在减少必考科目,多为2-4门。比如,美国各州针对八年级的学业水平测试只考查英语和数学两个科目;英国中考必考科目是英语、数学、科学。
其次,道德与法治由闭卷调整为开卷。无独有偶,深圳市也在9月26日发布中考改革方案并公开征求意见,其中道德与法治科目实行开卷笔试,考生可携带教科书等纸质资料参加考试,但不得携带手机等通讯工具或电子存储记忆录放设备等违禁物品。
值得注意的是,开卷考试不意味着允许作弊,也不意味着考试难度降低。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开卷考试仍然会有一定的区分度,否则如果‘人人100分’就没有考试的必要了。”
“开卷考试是一种比较开放的、有别于传统的考试形式,有的试题甚至没有标准答案,可以减轻学生单纯记忆、机械训练的学习负担,引导学生着力提升知识运用能力。”储朝晖说。
第三,减少考试频次。5门文化课笔试安排在九年级第二学期,缓解学生过去从初二即进入中考周期的紧张情绪。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道德教育研究所教授程红艳曾撰文指出,一些地区的中考改革中实行多次考试,意图是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但落实到实践中却事与愿违。
这是因为考试压力不是一种总量固定的压力,而是一个可以无限裂变的变量,并不随着分散设计而减少。
物理难度会不会提高
2022年中考是“双减”政策实施后的第一次中考,有专家指出,多地出现了“高分通胀”现象,直接原因是考试难度降低。
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655分及以上人数高达810人,其中655分就有293人。据报道,在有的城市,甚至出现中考600分却只能读职高的现象。
可见,即使考试难度降低,但考试竞争并未减弱,相应地仍会存在焦虑。
北京中考2018年方案目前经历了2021年、2022年两次中考,有参与命题的专家介绍,由于考试科目较多,为了引导学生良性选考,命题时降低了物理和化学的难度,语文、数学、外语三个科目成为承载区分功能的主角,由于语文、外语的学科特性,事实上区分主要靠数学。
此轮改革后,物理成为必考科目,其考试难度是否会提高因此备受关注,而重视物理也体现了培育学生科学精神、服务科教兴国战略的宗旨。
一个担忧在于,虽然计入总分的科目减少,但应试性学习、刷题竞争仍会出现在考试科目中。
这个担忧曾在体育中考上出现过。2003年至今,北京中考体育成绩从15分提升到30分、40分,现在定格在70分。
一项北京市中考体育改革对初中体育教学影响的调查显示,随着体育在中考中所占的比重加大,教师和社会都越来越重视中考体育成绩,却忽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出现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在中考结束以后直线下滑的现象。
由于中考总分从660分调整为530分,体育70分所占权重相应有所增加。
目前,虽然北京市普职比已接近7:3,也就是说70%的学生中考后可以升入普通高中,但近年来,普职分流焦虑仍在家长和学生中存在。
程红艳撰文指出,学生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不是课业繁难,而是因为围绕稀缺教育机会进行的学业竞争太过激烈。因此,要减轻学生负担,归根结底是要弱化中考的分流功能。
《实施意见》提出,结合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促进多元评价方式与招生录取方式有机结合,进一步探索科学选才方式,推动人才培养贯通衔接,维护教育公平。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中考改革要突破用终结性考试科目总分录取学生,就必须重视过程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引导学生摆脱唯考试、唯分数。同时,还要深入推进中考录取改革,拓宽学生的升学选择。
“能否缓解教育焦虑,主要在于普通高中均质均衡发展的情况。”储朝晖说。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田祖荫近日表示,将开展普通高中内涵建设行动,主要解决普通高中多样发展不充分、部分县中水平不高以及群众职普分流焦虑问题,有序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