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青年科技专家扎根重庆解锁智能汽车人机交互新模式。 作为中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重庆汽车产业进入了以智能化,网络化为特征的转型升级期每一轮创新发展的背后,...
标题:青年科技专家扎根重庆解锁智能汽车人机交互新模式。
作为中国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重庆汽车产业进入了以智能化,网络化为特征的转型升级期每一轮创新发展的背后,都离不开科研团队的日夜努力日前,记者从科大讯飞智能汽车重庆分中心获悉,该中心凭借平均年龄27岁的青年力量,最近几年来在攻克智能汽车人机交互新模式方面不断取得突破,10余项自主创新技术在重庆车企得到应用
汽车如何实现智能人机交互有哪些创新亮点记者采访了这群扎根重庆的青年科技专家
你好,安,帮我查一下北京的天气好的北京天气晴朗,白天气温20度给我订张机票再去一次...这种对话在人际交流中很常见,但对于人机交互来说,其背后的技术难点不言而喻,就是要和机器保持对话,让机器明白对话中的那里是指北京
一次唤醒车内多个指令,还能实现上下文理解,这种交互是以前没有的,也是用户的痛点90后团队成员,飞鱼OS R&D经理田大武表示,对于机器来说,需要记住并理解当前说话人的意图和场景,尽可能多地覆盖场景和可能出现的问题这种算法的复杂度呈几何级数增长,使得软件的开发和维护充满挑战为了实现这种智能操作,田大武只能通过反复试验,与队友一起形成庞大的场景知识库通常情况下,车内常用指令不超过2000种,但我们在车内内置了近6000条常用指令和近20000条不常用指令,从而精准实现了用户指令吴添说
如果语音识别系统一直采用国外技术,安全性是最大的考虑因素科大讯飞智能汽车重庆分公司海外语音项目R&D经理赖旭辉也是一位90后自2018年以来,他和他的团队成员一直在努力研究语音识别模型和机器学习方法,发誓要打破技术垄断首先要做的不仅是了解其他国家的语言和文化习惯,还要了解同一种语言不同地区的口音
赖旭辉表示,汽车语音的识别可以分为语音识别和语义识别两个技术层面语音识别相当于人的嘴巴和耳朵,负责表达和获取,而语义识别相当于人的大脑,负责思维和信息处理其团队创造性地采用了实体抽取+动态模板和深度学习的框架,剥离了语言和语义技术,构建了一个云+端的多语言语义平台,基于该平台可以快速实现多语言语义理解让赖旭辉骄傲的是,这套国产化,自主创新的语音识别系统已经在2021年长安汽车海外车型上采用
2022年3月,重庆汽车公司欧尚汽车智能快乐座舱正式发布全球首个驾驶舱车外语音交互系统,是科大讯飞智能汽车重庆分公司AI+汽车的最新成果相比以往集中在车内的车载语音交互,这款R&D突破了门对门的界限,让车主在车外唤醒车辆比如在拥挤的停车场,可以称之为开出去,逛街回来,用手开门不方便
相对于车内语音交互,车外语音交互的难点在于如何保证机器在车外噪音等复杂环境下也能听清楚并执行指令科大讯飞智能车重庆分公司总经理马宏鹏表示,为了实现车外人车交互,团队独创了神经网络降噪算法和冷启动系统两项技术,使车外语音交互系统实现360度语音降噪和无死角识别覆盖,从而实现稳定高效的车外语音交互
目前我们团队有50多名R&D人员,平均年龄27岁作为80后团队的领导者,马宏鹏表示,以人工智能推动智能汽车的发展,R&D的道路是漫长的好在团队年轻,所有干事创业的初心和热情从未改变
事件:4月28日,虹软发布2021年年报和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3亿元,同比下降112%;归母净利润41亿元,同比下降40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97亿元,同比下降50.83%。2022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6亿元,同比下降9.39%;实现净利润0.25亿元,同比下降58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14亿元,同比下降632%。下游扰动叠加转型期阵痛,2021年全年业绩承压。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3亿元,同比下降112%。业务方面,1)智能手机视觉业务实现营收21亿元,同比下降102%,主要是公司部分原有客户出货量下降,叠加产业集中度提高导致下游更强。2)智能驾驶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010万元,同比下降69.54%,主要是公司前装业务一直不重,后装业务需求波动叠加产业链芯片短缺。毛利率方面,2021年公司实现毛利率985%,同比上升28pct,主要是智能汽车后装业务收入下降,高毛利的智能手机视觉业务占比942%,从而提高了精加工毛利率。费用率方面,由于营收规模下降以及智能汽车和屏下服务的持续投入,公司2021年R&D费用率较去年上升约9.2pct,达到417%,管理和销售费用率也有所上升。利润方面,受整体收入下滑和费用率对盈利能力的挤压,公司2021年实现净利润41亿元,同比下降401%,扣非后净利润0.97亿元,同比下降50.83%。2022Q1较上月有所好转,或将度过2022Q1的黑暗时刻。公司业绩依然承压,实际营收36亿元,同比下降9.39%;归母净利润0.25亿元,同比下降586%,但与上月相比,降幅有所收窄。展望2022年,一方面,智能手机业务作为公司的基础,22年有望迎来荣耀等新客户的营收量,公司积极横向扩张,已经在笔记本电脑等终端实现量产落地和出货。另一方面,公司智能汽车业务中,蓝兔,长城项目部分车型已量产出货,预计2022年上半年贡献计件收入,实现从后装到前装的战略转型。综合来看,我们认为公司将度过黑暗期,今年有望迎来拐点。智能预装业务进展顺利,收获期即将到来。从年报披露的信息来看,公司智能汽车业务在2021年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虽然对业绩并无重大贡献。从合作车厂来看,目前公司预装量产定点项目涉及长城,长安,长安新能源,吉利,一汽奔腾,一汽解放,SAIC乘用车,何忠,理想,东风蓝兔,本田,东风日产等车厂多款量产车型,数量较2021Q3进一步增加。从合作内容来看,公司在定点项目中提供的解决方案不仅有DMS,OMS,FaceID,手势控制,TOF手势,机舱内眼球追踪,还有AVM,BSD等。舱外,可进入的市场空间进一步打开。目前,在公司的前装业务中,蓝兔和长城项目的部分车型已经量产出货,收获期即将到来。长期来看,我们看好在智能汽车领域,尤其是智能驾驶舱领域,公司将延续此前在智能手机领域的优势,依托稳定的产业链基础,可靠的工程落地能力,先进的视觉算法,在智能汽车浪潮中实现增长动能的切换。投资建议:公司以视觉AI算法为核心,深耕智能手机拍照技术,围绕手机拓展屏下业务,通过技术延伸切入智能汽车赛道。“1+2+N”战略后续成长的逻辑是清晰的。预计我公司2022-2024年收益分别为22/9.09/18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3/52/75亿元,维持买入-A投资评级。考虑到公司纯软件业务模式,我们采用PS进行估值,给出6个月目标价30元/股,对应2022年动态市销率18倍。风险:1)公司新业务未按预期发展的风险;2)公司核心技术迭代速度不如预期的风险;3)智能手机行业发展不及预期的风险;4)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