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新闻网

武志刚:在疫情风暴中,用机器人守护医疗产业——专访北京大呈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武志刚

   栏目: 科技新闻 来源:网络   时间:2023-04-17 11:13:00   阅读量:5184   会员投稿

2023年4月,北京讯——当疫情席卷全球,各行各业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医疗行业,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医疗企业不仅需要快速扩大生产规模,还要面对用工短缺、供...

2023年4月,北京讯——当疫情席卷全球,各行各业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医疗行业,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医疗企业不仅需要快速扩大生产规模,还要面对用工短缺、供应链受阻等难题。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北京大呈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挺身而出,为医疗行业提供自动化设备和复合机器人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克服生产瓶颈。

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中,大呈机器人总经理武志刚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确保智能化设备能够及时投入使用,为疫情期间医疗产业的正常运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危机之下:医疗企业的“无人可用”困境

2023年4月,疫情进入最严峻的阶段,众多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订单需求暴增,但生产线却因员工短缺而陷入停滞。

“当时,很多企业向我们求助,说生产线上几乎没人,机器停了,但医院和医疗机构的需求还在不断增加。”武志刚回忆道。“我们意识到,必须尽快提供自动化解决方案,否则不仅企业受损,更多需要医疗物资的患者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困难。”

然而,在疫情的特殊时期,供应链受阻、物流停滞、工厂运营困难,使得任何设备的交付都变得异常艰难。

“有些零部件进不来,有些工人无法到岗,但我们知道,不能等。”武志刚坚定地说。

大呈机器人如何应对挑战?

在这场危机中,大呈机器人迅速调整战略,集中资源研发和部署适用于医疗生产的智能化设备。

1. 自动化设备:解决生产线用工荒

针对医疗企业面临的“无人可用”问题,大呈机器人迅速推出了一系列自动化设备,包括、自动检测机器人、智能包装机器人及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导管智能涂层机、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导管固化机、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导管焊接机等。这些机器人能够替代大量人工操作,保证生产线的连续运作。

“比如,一台智能装配机器人可以替代3-5名工人,且能24小时连续运作,不受感染风险的影响。”武志刚介绍,“这些设备在短时间内大大缓解了医疗器械企业的生产压力。”

2. 复合机器人:灵活适应复杂生产需求

在医疗生产环境中,除了流水线上的装配和检测,还需要大量的物料搬运工作。大呈机器人特别推出了复合机器人,结合了自主移动技术与机械臂操作功能,能够在生产车间内自动运输物料,并进行精准操作。

“复合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工进行重复性的物料搬运任务,同时还能执行精细的检测或装配工作。”武志刚解释,“这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减少了人员的接触风险。”

3. 远程运维与智能管理系统

为了确保设备在疫情期间能够稳定运行,大呈机器人开发了远程运维系统,让企业可以通过云平台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并进行远程维护。

“有企业反映,他们的技术人员因疫情无法进厂,但生产设备出现了异常。”武志刚说道,“我们的远程运维系统可以让工程师在任何地方进行诊断和维护,大幅减少了设备停机时间。”

此外,大呈机器人还推出了智能管理系统,帮助企业优化生产流程,实现智能调度和数据分析。

克服困难,成功交付:疫情中的“硬核行动”

为了让这些设备尽快投入使用,武志刚带领团队不眠不休,协调资源、优化供应链,并亲自监督生产和交付。

“我们当时几乎是一天24小时连轴转。”他回忆道,“供应链中断,部分核心部件无法按时到货,我们就四处寻找替代方案;工厂人手不足,我们团队成员自己也上阵去帮忙。”

在物流停滞的情况下,武志刚团队通过多种方式加速设备运输,包括租用专车、协调紧急运输通道,甚至安排公司员工护送设备到医疗企业。

“当第一批机器人设备顺利交付并投入生产时,企业负责人给我们发来了感谢信,那一刻,我们觉得所有的努力都值了。”武志刚感慨道。

行业影响:推动医疗行业迈向智能制造

此次疫情加速了医疗行业对智能制造的接受度。越来越多的医疗企业开始意识到,自动化和智能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以前,一些企业对自动化改造持观望态度,担心成本回收周期。”武志刚指出,“但这次疫情让大家看到,智能制造不仅仅是降低成本,更是提升企业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疫情结束后,大呈机器人继续与医疗企业合作,帮助他们优化生产流程,推动行业迈向更高水平的智能制造。

展望未来:用科技守护生命健康

回顾这段特殊时期的经历,武志刚表示,这不仅是一次企业自身的挑战,更是一次行业变革的契机。

“疫情教会了我们,技术创新不仅仅是为了经济利益,更是为了社会责任。”他说,“未来,我们将继续推动机器人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应用,为生命健康事业贡献科技的力量。”

目前,大呈机器人已经在全国多家医疗器械企业中部署了智能化设备,并计划进一步拓展至医院、药品生产企业等领域,构建更全面的医疗智能制造生态。

“机器人不仅仅是机器,而是连接科技与生命的桥梁。我们希望,在未来的每一次挑战面前,都能用技术守护人类的健康。” 武志刚坚定地说道。

结语:创新不止,使命不变

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刻,武志刚和大呈机器人以科技为武器,为医疗行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他们不仅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更为未来医疗智能制造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风暴过去,世界回归常态,我们回望这段艰难岁月,会发现,正是这些勇敢的科技探索者,用智慧和责任,为世界点亮了一盏光明的灯。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