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文章分享一篇华创证券研究所所长、大消费组组长董广阳团队最新的一些观点。董广阳团队曾多次上榜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在消费行业里深耕多年,观点还是值得一看的。 ...
今天的文章分享一篇华创证券研究所所长、大消费组组长董广阳团队最新的一些观点。董广阳团队曾多次上榜新财富最佳分析师,在消费行业里深耕多年,观点还是值得一看的。
近日,正值秋季糖酒会,董广阳协同华创食品饮料团队,分享了他们对于白酒、功能性食品、啤酒等多个消费领域的投资观点。研究院对此做了一定整理,分享给大家。
以下正文:
middot;白酒跟踪指标在变化
在2008年、2009年以前,我们在跟踪白酒行业的价格的时候,往往是采用零售价去参考的。但是2008年、2009年之后,零售价往往是被企业作为一个价格指标去把它固定化。
但实际上,背后批发价格的波动,就成为一个更重要的跟踪指标。所以我们的研究方式、跟踪方式变成了跟踪批发价格,以反映供需关系的变化,以及未来盈利潜力的变化。
经过多年的观察,我们发现,最近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这意味着消费的整个产业正在发生变化。
历史上的经验表明,每一轮白酒行情的大周期大多以茅台的价格作为行业的龙头引擎。
每一轮从底部到顶部的上涨,比如从2006年前后,到2012年初;再比如这一轮,从2015年底,到2021年初,都是茅台的价格往上涨三到四倍。
但是如果我们观察以往的周期变化,实际上酒价的波动还是非常大的。当行业进入下行期时,酒价也会快速回落。茅台在2015年时,价格回落到800元出头,基本上跌了一半。
如果按照这个规律来看,投资者在今年年中也提出了很多疑问,是否酒价继续下跌,才会预示着一轮白酒周期的结束?
但实际上,根据以往的经验,茅台的价格在2020年到2021年时达到了3000元,市场也会担心价格是否会跌至2000元以下。然而,即使在去年消费场景完全冻结的情况下,其价格也在2500元以上保持稳定。实际上,茅台作为行业的龙头代表,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信号指标。
这个现象的出现,也预示着整个行业的运行规律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其他酒企的情况也是类似的。尽管五粮液的批价出现了一定的倒挂的情况,但仍然坚挺在920元以上。对比过去的大周期的调整,批价的波动幅度肯定远大于此。
所以我们看到,头部酒企的价格波动幅度,确实在大幅收敛。这是这几年来我们观察到的,行业运行方式与以往大周期的不同之处。
middot;变化背后的几点原因
首先,头部酒企通过完善自己的产品线,实现了体系化的增长。
茅台在新董事长上任后,特别是2021年之后,整个产品线更加清晰了。除了飞天之外的非标酒,还推出了精品,甚至还有珍品,年份酒以珍品的形式重新宣传。往下,茅台1935进入了千元的价格带,整个产品线从过去的大单品模式,转变为了产品线体系化的形式。
除了茅台之外,像老窖、汾酒等今年整体表现不错的企业也是如此,它们通过整体产品线的运转和体系化的销售,来实现多轮驱动的增长。
而今年,市场可能声音稍微大一点的像五粮液的压力,主要来自于除了普五之外,它在腰部价格带、次高端价格带或更下沉的价格带,没有增长的驱动点。所以这也就造成了在目前的环境下面,五粮液它的压力还在绝对的大单品铺货上面。
当然,我们跟踪行业指标时,也不仅仅要看飞天茅台这个指标。行业的景气度指标,我们可以看到非标茅台的价格波动性,还是非常大的,这是我认为,可以作为未来行业整体景气度跟踪指标非常重要的一环。
另外,整个产品线体系化之后,我们可以去看产品结构。回想在2020年的时候,其实很多酒企都在往升级的价格带去布局产品。
比如五粮液,当时推出了经典五粮液,茅台的非标产品由于投资属性价格上涨了很多。五粮液也有经典的产品,汾酒也推出了青花30复兴版。
因此,对于头部名酒企业,未来的监测指标,不能单一地只看大单品批发价格,而是要结合产品结构,茅台非标价格的变动也是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这是在整个行业运行逻辑变化之后、酒价波动收敛后非常关键的一个因素,即从大单品到产品线的变化。
第二个是多元的渠道生态,渠道精细化能力确实在明显提升。
虽然今年的需求环境一般,但在跟踪头部酒企的库存指标时,我们发现并没有失控性的库存压力。这也是价格波动变小,价格不至于像以往崩盘式下跌的重要原因之一。
过去价格崩盘的核心点是,经销商手里已经有大量库存,而下游需求不畅;经销商只能以抛货、甩货、大幅降价的形式回笼资金,这是造成价格崩塌的重要触发因素。
目前这些酒企通过渠道精细化能力的提升,甚至像茅台这样的企业通过直营化形式和多元化渠道,来避免将压力集中在某一个经销商或渠道上,这使得整个渠道生态更加平稳和健康。
第三点,酒企这几年的发展,包括刚刚提到的渠道精细化和茅台的直营化,都离不开数字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这使得酒企无论在渠道管控、终端服务,还是与消费者的互动方面,这些能力都得到了全面强化。
总结以上几点原因,这也是头部酒企价格波动明显收敛的重要因素。
middot;功能性食品成长契机已到
在中国过去,功能性食品主要以保健品的形式呈现,更多是以近药品的形式存在,如胶囊、药片、药丸等。
但实际上,从消费场景和便利性的角度来看,功能性食品更好的载体是功能饮料、功能酸奶和功能糖果等。
根据在日本的经验,一方面老龄化趋势,催生了对功能保健的需求;另一方面,我们知道中国对功能食品的监管政策仍然非常严格。
然而,自2015年以来,由于医保压力加大,日本有序放宽了对功能食品的监管,这导致了功能性食品产品的迅速推新。因此,我认为功能性食品这条赛道,最好的载体,从容量、市场空间和渗透速度来看,应该是功能饮料。
当然,功能饮料目前在中国的消费者心目中,可能仍然是类似红牛和东鹏这种产品。实际上,像电解质水、维生素水等产品还有很大的渗透空间。
第二个,是功能酸奶。根据在日本的经验,乳业龙头企业明治的功能性产品已经超过50%。
在中国的一二线城市,功能性乳业的消费也已经具备较好的市场基础。此外,像功能糖果,在过去几年线上销售中,已经有一些创业型公司抓住了这个机会。但是真正的浪潮要起来,还需要像雀巢、伊利这样的企业将整个市场的风口带动起来。
只有他们带动起来之后,比如功能软糖的代工企业等、以及益生菌企业才会迎来订单的快速增长。总结来说,从趋势来看,我们认为功能饮料中的东鹏是值得研究的。
除了功能性食品之外,其他较多的机会可能是消费升级后端的食品饮料机会,比如咖啡、无糖茶等。我们近期也在陆续发布深度报告。在未来的食品饮料领域,可能会有更多的新模式出现。
middot;啤酒高端化还没有结束
啤酒方面,从推荐的角度来说,我们认为推荐的啤酒目前已经跌至明年20倍附近。
只要啤酒高端化的趋势还没有结束,这是一个很好的布局时点。从关注的角度来看,我们仍然以龙头的青啤和华润为主。
其他标的从整体需求来看,仍处于缓慢恢复的过程中。
相对逆势高增长的是东鹏,今年它全国化的红利体现得非常明显。三季度的业绩预告显示,收入增长了28%至38%。当然,从逻辑上来说,它的第二曲线电解质水也开始展现出潜力。
至于其他餐饮供应链等标的,它们与餐饮的景气度指标相关。
如果后续餐饮的景气度回升,从弹性的角度来看,立高的弹性应该是最大的。这是我们结合中长期变化以及短期市场跟踪情况,所做出的未来一个季度的投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