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上海聚焦城市公共安全、社区基础设施更新等领域,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治理探索和改革创新,打造“全球最安全城市之一”的治理新名片。如何进一步提升这张名片的“...
近年来,上海聚焦城市公共安全、社区基础设施更新等领域,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治理探索和改革创新,打造“全球最安全城市之一”的治理新名片。如何进一步提升这张名片的“含金量”?
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革上海市委会主委徐毅松围绕持续深化应急管理改革,就破解其中的堵点、难点,为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积极建言献策。
“提高城市韧性、增强抗风险能力,正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管理的重大课题。”徐毅松介绍说,韧性安全城市建设,一方面可以保障现有的社会经济发展已有成果不轻易受到突发状况的威胁,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缓解“城市病”,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更多可能性。全面提升城市应急管理能力,才能有效应对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打造出更具韧性的城市。
切实提高城市韧性治理水平,就需要构建敏捷、紧密、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为做好、做实这一课题,前期,民革上海市委会课题组分别赴上海市应急管理局、静安区城市运行中心和市道路运输管理局深入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同时对北京、天津、重庆、深圳、杭州等超、特大城市进行调研。
调研结果显示,随着改革的推进和地方应急管理机构的组建,灾害防御能力持续增强,城市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升。但对标“整合优化应急力量和资源,提升应急工作效率,提高整个国家的应急反应速度”的改革目标,应急管理部门应该兼具管理化部门和专业化部门的功能,但其作用发挥离改革初衷还有较大距离。
为此,徐毅松建议,要强化应急管理部门统筹协调能力,在充分发挥议事协调机构统筹作用的同时,突出其核心中枢地位,增强其在安全统筹领域的权威性和协调性。
“要进一步提升应急管理能力,还需注重细节和末端,实现重心下移、力量下倾、资源下沉。” 徐毅松表示,应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基层队伍建设,保障基层应急必要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加强应急管理专业性研究,加快培养具备现代化应急技术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徐毅松强调,更高质量的城市安全治理,不能等出现问题后才想到要亡羊补牢,应该提早就有预判和防范能力。要重视建好、用好应急管理大数据平台,协同各地正在开展的数字建设和数据机构改革,建立大数据分析合作机制,充实应急管理的基础数据库,并与数据管理和应用机构直接对接。通过复合型建模及多场景应用的数字开发,为应急管理提供有力依据。徐毅松还强调,要根据《关于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意见》和指导目录,强化联动执法,推动跨部门、跨区域协同执法,并尽快将应急管理纳入属地综合执法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