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肃武威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践行“双碳”目标,通过实施一系列项目,将生态修复与绿色转型深度融合、协同推进。9月22日,“祁连山下是我家”河西走廊经济带生...
近年来,甘肃武威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践行“双碳”目标,通过实施一系列项目,将生态修复与绿色转型深度融合、协同推进。9月22日,“祁连山下是我家”河西走廊经济带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媒体行活动在武威市启程,活动采访团深入探访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生态修复与绿色转型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与经验。
筑起绿色屏障 守护生态家园
位于祁连山北麓、腾格里沙漠南缘的武威市古浪县,是全国荒漠化重点监测县。古浪县紧盯“创建全省生态治理示范县、争做‘三北’防护林工程标杆”两个目标,在过去五年里,累计完成造林绿化107.7万亩,森林覆盖率提升至12.75%,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
采访团来到古浪县北部沙区八道沟,这里是古浪县防沙治沙的重点区域。“我们坚持先修路、后治沙,先边缘、后腹地,先压沙、后植树的治沙思路,采用项目治沙、光伏治沙、公益治沙、义务治沙、产业治沙五种方式,全力推进防沙治沙工作。”古浪县林草局业务干部庞凯说。如今,八道沟已从原来的沙漠、荒地变得绿意盎然,放眼望去,草方格内布满沙米、沙蒿、花棒、梭梭、柠条等耐旱沙生植物,有效“锁”住了沙。
此外,古浪县还因地制宜发展寒旱农业,建成养殖暖棚2.4万座、日光温室7828座,并打造“溜达鸡”、肉苁蓉等多个品牌。下一步,古浪县将在八道沟实施退化林分修复项目,进一步巩固古浪县防沙治沙成果。
从荒山到“花果山” 碳汇林项目“绿”动南山
近年来,武威市凉州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抢抓“双碳”机遇,科学规划碳汇林项目,计划在8年内建设碳汇林7.27万亩。
2022年以来,凉州区在谢河、古城、康宁、丰乐等镇营造了以山杏、樟子松、云杉、沙枣等为主的碳汇林2.62万亩,并配套建设道路、电力、供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凉州区通过先行谋划南部山区碳汇林建设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开展“我在南山有棵树”志愿捐款筹集资金、组织全区机关干部职工进行义务植树活动、成立凉州区天梯山林场等措施,确保了碳汇林建设的高质量推进。
凉州区还积极探索“林—禽—花—游”观光产业园模式,试验种植经济林树种,发展林下经济,为当地农民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也为“双碳”目标下的生态经济发展提供了新路径。“我们用了三年时间,让这片荒山变成了‘花果山’,目前我们养殖了‘溜达鸡’,种植了芍药、土贝母、牡丹、杏子等中药材,还有花卉、水果。”凉州区天梯山林场场长张世兴说。
合西机电助力“双碳” 电缆生产线启航新征程
视频摄制 任娜娜
光伏电缆作为连接光伏电池板和充电逆变器的关键组件,在光伏发电系统及风电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铜板熔炼、轧制、拉丝、退火、束丝、绞线……到外护套、成品检测,在武威古浪工业集中区,甘肃合西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的电力电缆光伏电缆生产线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项目于2024年8月22日正式投产,主要建设110kV电缆超高压生产线2条、35kV低压电缆生产线1条和光伏电缆生产线1条以及办公楼、宿舍楼等配套设施,形成了完整的产品生产体系。“我们依托最新的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产值大约高于同行业的15%,为市场提供高质量、高性价比的电力电缆和光伏电缆产品。”合西机电技术总工李建春说。
据了解,项目投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5亿元,年均利税约1000万元,将为地方经济注入强劲动力,同时为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重要力量。
光伏治沙 绿色能源与生态治理的双赢探索
凉州区九墩滩光伏治沙示范园区作为“双碳”目标下的重要实践,已成为光伏治沙新模式的典范。
园区内,高架立体光伏与固定支架光伏项目并行推进,大幅提升了光伏发电效率。同时,园区采用“板上发电、板间养殖、板下种植、治沙改土”的方式,在光伏电站区域栽种樟子松、柠条,形成固沙生态屏障;在光伏板间规划建设养殖区,发展生态鸡、绵羊养殖产业,同时利用禽畜粪便改良土壤,增加土地肥力;在板下规划种植四翅滨藜、梭梭等沙生植物嫁接肉苁蓉,变荒漠为“绿地”;根据光伏板间距情况,种植梭梭、花棒、柠条、沙蒿、沙米等,织就了防风固沙的绿色保护网,有效遏制土地风蚀,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实现了光伏产业与沙漠治理的双赢局面。“这里以前一眼望去都是高低落差在20米至30米左右的沙丘,项目建成以后,外围看到稻草方格,里面种满了梭梭、沙蒿、沙米等。”甘肃武威园区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张克伟说。
目前,园区已入驻光伏企业11家,实施光伏发电项目13个,总装机容量220万千瓦,年发电量显著,节约了标准煤的使用,有效减少了二氧化碳排放。下一步,园区将依托“陇电入浙”外送通道,积极承接国家第三批“沙戈荒”大基地建设项目、武威市竞配项目,探索光伏治沙新模式。
未来,武威市各区县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通过持续推进生态修复和绿色转型工作,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守护好祁连山下的幸福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