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四会市税务局聚焦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持续推动税费服务提质升级、税惠政策落地见效,助力非遗制陶、南药种植、兰花培育...
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四会市税务局聚焦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持续推动税费服务提质升级、税惠政策落地见效,助力非遗制陶、南药种植、兰花培育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以“税力量”共绘“村美、人和、共富”的乡村振兴画卷。
龙窑焕彩 带动乡村“大振兴”
四会制陶工艺历史悠久,尤其地豆镇瓦窑岭有着数百年的烧制历史,位于瓦窑岭的彩明窑,是“四会龙窑烧制技艺”非遗保护单位。练泥、做坯、上釉、烧窑……在泥与火的碰撞中,一件件流光溢彩的陶瓷器浴火而生。非遗传承人梁裕章和工匠们在坚守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创新,为这一古老手艺注入新的活力。
“彩明窑陶艺品以釉取胜,讲究以釉入陶。釉彩温润浑厚、晶莹亮丽,各类釉彩品种上千款,其中结晶釉已成为岭南地区较有代表性的釉种之一。”梁裕章介绍道,“龙窑结晶釉烧制技术难度高,之前在岭南地区已停产35年,我们花了10年时间,先后修筑了5条龙窑,不断攻克技术难关,最终成功将龙窑结晶釉复烧。”
为了更好保护和传承龙窑烧制这项非遗技艺,四会市税务局聚焦非遗文化产业,组织税费宣传小分队上门“一对一”宣传税费优惠政策,“点对点”响应非遗企业急难愁盼,全流程服务非遗产业生产经营,以“税”力量全方位护航非遗产业健康发展。
“国家各项政策支持及税务部门的主动服务,让我有更多精力投入到非遗技术的传承与发展中去。”谈及未来梁裕章信心满满:“我们要让彩明窑陶艺品成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推手,让镇域建设发展与非遗技艺传承互惠互利、共生互融。”
在梁裕章的带领下,彩明窑不断拓展市场,目前年产值约达300万元,共带动15户村民参与陶艺品制作,累计增收55万元。2020年,彩明窑被授予“乡村振兴车间”荣誉。
南药生香 铺就民生“致富路”
“百县千镇万村工程”是广东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近年来,四会市依托地域优势,大力推进“百千万工程”南药种植基地建设,广大农民、家庭农场、种植专业合作社在政府引导下积极投身岭南中药材种植中。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四会市南药种植面积约7400亩,主要种植品种有肇实、沉香、广藿香等。
其中,依山傍水、日照充足的黄田镇为南药种植提供了良好的生产条件和环境。在黄田镇的一端,德众药业水稻广藿香轮作示范种植基地于年初种下的广藿香已在近期迎来收割季,目前,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在基地上开展晚稻种植。
为助力基地四季轮作的有序进行,四会市税务局组织税务干部深入种植基地,面对面解答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涉税难题,同时送上农业生产者销售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等税惠政策,帮助企业充分享受各项惠农利农政策,推动镇域经济壮大发展,落实“百千万工程”注入发展新动力,
据统计,该企业成立以来,共计享受各类税费优惠政策减免近100万元,惠企政策切切实实从“纸上”落到了“账上”。
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需要机械化操作、现代化设备的加持来为轮作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享受到的税费优惠为基地种植设备的升级、中药产业链的完善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带来了源源动力,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我们也将大力推进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努力为百姓提供更安全、健康的产品。”德众药业相关负责人说道。
据了解,该基地建成后将是广东地区最大的标准化、现代化水稻广藿香轮作种植示范基地,将辐射带动周边19个村200余人的就业,产业效益预计达1.8亿元。“种植基地提供了很多用工岗位,我们周边村民天天有工做,有钱收,做得很开心。”村民陈阿姨表示。
兰花绽放 擦亮产业“金招牌”
四会市坐拥粤港澳大湾区最大兰花种植基地,近年来当地兰花产业正迅速崭露头角,成为当地增收致富的特色优势产业,同时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资进驻,让小兰花逐渐变成大产业,据统计,目前四会市兰花种植面积约1万亩,年产值约6亿元,四会石狗镇更被认定为“省级兰花专业镇”。
“我们采取‘ 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探索文旅结合的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兰花产品的附加值。”肇庆雅兰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潘总说,“自公司落户石狗镇,税务部门的服务一直伴随我们成长,不仅为我们提示可能存在的涉税风险,还及时落实税费政策。2023年以来,我们公司享受约52.05万元税费减免,为我们产业升级增添了信心。”
据了解,雅兰芳公司是石狗镇规模较大的,集兰花科研、种苗培育、产品展销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技术企业。目前,企业正规划建设“兰文化研学小镇”,打造包含兰花种植、农耕文化体验等板块的文旅产品,以改变石狗镇以种植为主的产业格局。
四会市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持续拓宽办税缴费辅导渠道,积极回应企业诉求,确保涉农税费优惠直达快享、办税缴费智能便捷,以“税力量”赋能乡村特色产业振兴。
通讯员 赵瑞轩